檢視 帝洛巴榨麻出油 的原始碼
←
帝洛巴榨麻出油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01_帝洛巴榨麻出油.jpeg|350px|thumb|搗麻者—帝洛巴本事]] {{模板:祖師五十事}} ==卡片故事與啟發== 出身王族的帝洛巴,為了消滅自己的傲慢,遵循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的教導為一位妓女搗麻為業。經過長期的磨練,他認出了覺性並得到覺悟;他將這份覺悟傳遞給那位妓女。覺性跟完美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的生命中,但我們往往因為虛假的「自傲」,而遮蔽了覺性的光明。 猶豫不決、自卑和傲慢,看似不同,本質上都是對自我的「覺性」不了解所致;我們生命本具豐富與和諧,所有的努力,其實都只是要讓這份和諧浮現出來。不論是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問題,你應該擺脫一點舊有的模式跟思維,新穎的嘗試跟辛勤的耕耘,才會帶來成功。 ==詩歌與背景故事== 頂禮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 瑜伽自在{{sfn|瑜伽自在 瑜伽梵語名「Yoga」,意指契合、相應。專注於修煉契合真理並越趨熟練者,即是「瑜伽自在」。}}的帝洛巴曾經花了十二年的時間,將自己的腳用鐵鍊鎖住,在西方索馬布日地方的寺院中修行,最後得到了共通的[[悉地|成就]]─親見本尊{{sfn|本尊:密法行者禪修時,會依據個人性格特質,以某個性格相似的佛作為禪修的對象,此即「本尊」;本尊能夠協助禪修者,將自心的正面力量開展出來,化為利益世界的力量,此即「成就」。}},並能夠自在控制表層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此後,他決定要遁世修行,但該寺的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與住持們不答應他的要求、他也不希望違逆他們的意思,所以展現了「將魚的靈魂引出身體,飛向空中」的神通,讓大家意識到他已經得到了[[悉地|成就]],因而接受他的決定,讓他離開。帝洛巴前往印度南方打算尋找[[龍樹]]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當時在南印度有一座名為「恐怖笑」的墳場,場中有個濕婆神像。許多佛教與非佛教的女巫們,都會在吉祥日聚集於此處進行宴會,宴會的主持是持守禁戒並住在草叢中的[[瑪當吉]]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 帝洛巴前往拜見他並詢問了[[龍樹]]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的行蹤,他回答:「[[龍樹]]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已經去向樂神—乾闥婆王說法了!他指定我來度化你。」一聽到這句話,帝洛巴毫不懷疑地立刻獻上了曼達{{sfn|曼達:獻上曼達,是密法的一種供養儀式:透過堆起特定堆數的珍寶、花朵、五穀等任何的物質,象徵整個世界;意指行者將自己的整個世界,供養出去。傳說此為那洛巴上師所開創的供養方式。}}並拜他為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 他傳授了《密集金剛》的[[灌頂]]給帝洛巴,並為他指出了心的本質,又吩咐他:「要持續維持住心的本質,不要放逸!」另外,他為了摧毀帝洛巴的種姓優越感,親自產生體悟,而授與他專屬的修行方式並給予預言:「你要前往東方孟加拉的邊地,到一個名叫『哈日吉拉』的城市,這是一個曾經受到『鄔瑪吉瑪拉國王』所祝福的地方,所以環境自然能讓該地的修行者快速得到[[悉地|成就]]。 這座城市的中心,有一個販賣各式商品的『五錢市場』,市場裡有個擁有很多僕人的妓女。你應該去當她的僕人,這樣就能圓滿你的體悟、不久能得到[[大手印]]的卓越[[悉地|成就]],更能度化許多眾生。」帝洛巴依循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的教誨,晚上為該妓女拉客、早上則為她搗芝麻。他某天突然就親現了真實的體悟,得到[[大手印]]的卓越[[悉地|成就]]。當時,城中的人們都看到了各種不同的景象:有人看到他變成一個周圍圍繞著十四座油燈的大火,有人看到他變成坐在光團中手結定印的僧侶,有人則看到他變成一位受到許多女子頂禮、轉繞,身穿骨飾的巫師。 那位妓女聽到這個消息後趕到該地,看到帝洛巴以大王的舞姿坐在空中的光團中,右手仍握住搗木搗著芝麻。妓女感到非常懊悔,她禮拜、轉繞帝洛巴並向他獻上曼達{{sfn|曼達:獻上曼達,是密法的一種供養儀式:透過堆起特定堆數的珍寶、花朵、五穀等任何的物質,象徵整個世界;意指行者將自己的整個世界,供養出去。傳說此為那洛巴上師所開創的供養方式。}},頂戴他的雙腳後說:「尊者!我不知道您是位聖人!所以請您包容我之前所造下的許多罪業,從今以後也要接納我!」尊者回答:「妳並不是在知道我是修行者的情況下還刻意使喚我的,所以妳沒有犯錯!我更因為這些過程,而圓滿了修行。因此,希望我心中此刻出生的自然、無生、天生的[[本智]]{{sfn|本智全名「本來之智」,意指認識到真理(本來)之智慧。由於真理本身超越概念(所以稱為「清淨」)而不曾有變化(所以稱為「真如」),所以經驗此真理的智慧自然也必須與其一體。此智慧的特性是強烈的感知力(明光)與慈悲,而這真理與智慧的一體,又稱為「覺性」、「佛性」或「如來藏」。(明光、真如本智、本來清淨、本來一體的空性與大悲(參照本智條目))}}之體悟,能進入妳的心中!」說完之後,尊者將一朵花放在她的頭上,使她立刻解脫,成為一位因祝福而開悟的聖人。 當地的國王聽說有一位瑜伽師度化了一個妓女後,就騎上了大象並帶著許多隨從前往拜謁。到當地時,他看到尊者與妓女都浮在市集十字路口正上方,離地七棵棕櫚樹高的天空中。 接著,尊者以《大梵妙音高吼之調》唱出金剛之歌: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7f7f7;" cellspacing="5" border="0" text-align:left,top" |+ |1.1.1愚人雖知芝麻中含有油脂,若不懂得榨油技術就無法榨出油來。 1.1.2我們與生俱來也蘊藏著智慧,若無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指導便無法知曉。 1.1.3此天生的智慧啊,就如芝麻中蘊藏的油脂一般。 1.1.4要將麻油榨出來,就必須透過研磨與過濾。 1.1.5同理,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為我們展示真理後,我們所有的顯像將融為一體。 1.1.6啊!我長期求解的難題,其答案此刻竟是如此清晰! |} 尊者說:「雖然終極上來看,心的修行與心的污濁兩者、煩惱與智慧兩者都並無差異,也毫無果位上的斷德與證德{{sfn|斷德與證德 修行者每次的進步,都會多「斷除」一切問題並多「證悟」一些道理,這樣的結果個別稱為「斷德」與「證德」。}}可言。但世俗上,一切存在的活動都取決於因果。以芝蔴與蔴油為例:如果不經過手錘和搗木的壓榨與敲擊,就無法磨出蔴油,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事物的出現,都不會只受到單一的因或緣所決定,而必須要有大量的因緣聚集,才能構成作用。 同理,一切生命雖然都具備法身,但是如果沒有得到上師{{sfn|上師: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上師給予弟子的「經驗性教導」,一般稱為「口訣」。}}的明示、又不透過修行所產生的智慧之淨化,那就無法有所[[悉地|成就]]。可見,世俗上的一切存在都受因緣活動的影響。」帝洛巴如此以搗芝蔴為喻,形容體悟到[[真如]][[本智]]{{sfn|本智全名「本來之智」,意指認識到真理(本來)之智慧。由於真理本身超越概念(所以稱為「清淨」)而不曾有變化(所以稱為「真如」),所以經驗此真理的智慧自然也必須與其一體。此智慧的特性是強烈的感知力(明光)與慈悲,而這真理與智慧的一體,又稱為「覺性」、「佛性」或「如來藏」。(明光、真如本智、本來清淨、本來一體的空性與大悲(參照本智條目))}}的方式。據說,當時僅僅是聽到「真理」一詞,現場的大眾們就都徹底擺脫了煩惱的束縛、親見[[真如]][[本智]]{{sfn|本智全名「本來之智」,意指認識到真理(本來)之智慧。由於真理本身超越概念(所以稱為「清淨」)而不曾有變化(所以稱為「真如」),所以經驗此真理的智慧自然也必須與其一體。此智慧的特性是強烈的感知力(明光)與慈悲,而這真理與智慧的一體,又稱為「覺性」、「佛性」或「如來藏」。(明光、真如本智、本來清淨、本來一體的空性與大悲(參照本智條目))}}並騰空飛去,令該國變得空無一人。 == 專有名詞介紹 == [[Category:祖師五十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Sfn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Template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祖師五十事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Footnotes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No globa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帝洛巴榨麻出油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其他頁面
法王官網
解脫協會
解脫法堂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