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波巴喜聞心性

出自Kagyu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岡波巴喜聞心性


祖師五十事
All.jpeg
帝洛巴本事
帝洛巴榨麻出油
瑪爾巴本事
瑪爾巴初見心性
瑪爾巴初返西藏
瑪爾巴再赴印度
那洛巴授權瑪爾巴
瑪爾巴再離上師
瑪爾巴野餐高歌
瑪爾巴論梅記巴
瑪爾巴憶初會那洛巴
瑪爾巴讚二上師
瑪爾巴夢梅記巴
密勒日巴本事
密勒日巴求返家
密勒日巴告別
密勒日巴返家
密勒日巴再會拼音老師
密勒日巴遭姑母毒打
密勒日巴夢耕田
密勒日巴贈田產
密勒日巴自勉
密勒日巴喜食青稞
密勒日巴安慰妹妹
密勒日巴脫下衣服
密勒日巴訣別妹妹
密勒日巴遇見獵人
密勒日巴談修行綱要
密勒日巴再見上師
密勒日巴遇見魔鬼
密勒日巴與小白塔
密勒日巴尋賢徒
密勒日巴答女徒
密勒日巴談放下
日月二師本事
惹瓊巴會尼泊爾王
岡波巴初會密勒日巴
岡波巴喜聞心性
岡波巴問夢
岡波巴告別密勒日巴
岡波巴問中陰
岡波巴遙祭上師
岡波巴斷生死流
開枝散葉本事
直貢巴祈請祖師
羅日巴渡湖遇險
羅日巴應供
博多瓦訪卡熱小禪師
桑登巴列拜見上師
桑登巴列的四種誓言
桑登巴列渡河
尼木瓦唱山歌
果倉巴的覺受
向仁波切的勝利
康巴三人本事
康巴三人本事
其他

卡片故事與啟發

岡波巴向他的老師詢問他過去所吸收到的價值觀是否正確,老師用五個譬喻來告訴他,一切都要向內尋求。

找一個浮木來攀住,是我們每個人遇到問題時的常見反應;但事實上,我們只需要向內尋找出內心的力量與篤定,那麼不論面臨到什麼情境,都能怡然自在地面對它們。

詩歌與背景故事

尊者又說:「法師,歡迎你啊!」 大師問到:「《密集金剛》與《金剛四座》等續典中都談到:『供師一毛孔,勝供三世佛。』可見,將珍寶堆積得如須彌山一樣高來供養三世一切佛陀,都不如供養上師一毛孔的福德量。

請問上師,是否有比這還要深奧的積累資糧之法門呢?」尊者回答:「有。」 大師再問:「請將此法門傳授給我。」尊者說:「那就是毫無懷疑地實踐上師教授的口訣。」 大師又問:「我曾經問過善知識鈕絨巴:『我們有可能即生、即身成佛嗎?』他回答:『那必須對此生無絲毫的期待。』 我將同一個問題拿去請教雅礱巴善知識時,他回答:『這種主張是暫時的教導、而非究竟的教導;只有那些透過煉丹而使自己的壽命等同日月、正值修密法後的第七次轉世[1]、又親見本尊並能夠前往空行世界的人,才能達成。』 請問上師,是這樣的嗎?」

上師回答:「這種主張反而是真實的教導而非暫時的教導;行者不但要毫不期待此生,還必須作為一個適格的弟子。 他必須先在適格之上師的指導下,於秘密曼陀羅[2]中得到圓滿的灌頂,進而毫不間斷地修持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這樣方能即生成佛。 中等的狀況,則是在臨終、或是中陰[3]時成佛;而就算是最懶惰的人,也能在七輩子或十六輩子後成佛。 否則,就是此人的誓言有所損壞,那可能就會墮落惡道。 醫門法師[4]啊!你切莫與空談理論的人喜好相投,也不要追隨或聽取他們的建議; 你要與實際禪修者有志一同,並追隨、聽聞他們的建議。

總之,你要成為一個徹底放棄此生一切的大士。 有些不受此生所牽引的人,仍然會追求世俗的毀譽,有些則陷入了空性的歧途,後者包括:令空性淪為封印、將空性視為現象、令空性淪為對治或貪著空性,共四種歧途。 令空性淪為封印,意指認為:『能執、所執等一切心識的境界都是空性。』 將空性視為 現象則是主張:『輪迴與涅槃的一切法都是空性。』

令空性淪為對治則是主張:『直視內心出生的一切煩惱與分別念,它們都是空性的。』 貪著空性者則會主張:『修無所修,一切所修都是空性。』 這些都不是正途,不過是經論上為了扭轉初學者心中的真實執著,而提出的說法。 禪修者在尚未認定自心的根本前,那就算產生了樂、明與無念的三種體受,也尚未超越輪迴、這都屬於『未篤定的覺受』。 什麼才是正途呢?這必須經由一個合格的上師的引導,直指了適格弟子:

本來識普遍一切眾生、照明了諸佛的法身之光明,是禪師透過無量方法來象徵性地修持者。 如此方能間接體會並證悟其正見,任煩惱自動停止、使紛擾的妄念間接停歇並間接展現本智。 在這個當下,禪修者的體悟實在難以訴諸語言,就像小孩的狂喜與啞巴作夢一般。

然而,雖然一切有情都具備此本基,但眾生們都沒有認識到它,所以依止一個具有傳承的上師至關重要。 因此,『本來之識』無法被挖出來、也無法被遮蓋住,不為任何譬喻之象徵和任何言語詮釋所及,也不是任何詞句所可表達。 你應該毫不刻意、毫不造作,自然放鬆地放置在這個狀態中。」 接著唱了這首歌:

4.3.1「醫門法師[4]啊,請諦聽:

4.3.2『正見』的關鍵是觀看自心,朝自心以外尋找『正見』,則如富商尋寶一樣毫無意義。

4.3.3『正修』的關鍵是不需去除昏沉與掉舉[5]的缺失,努力消除它們就如在白天點燈一樣毫無意義。

4.3.4『正行』的關鍵是不求取捨,忙於取捨只是在作繭自縛。 4.3.5『誓言』的關鍵是維持對正見的篤定,尋求此外的其他戒律,則如河水逆流一般毫無意義。

4.3.6『結果』的關鍵是篤定於心,尋求此外的其他結果,則如烏龜高躍想要飛天一樣毫無意義。

4.3.7醫門法師[4]啊,請諦聽:

4.3.8上師就在心中,尋求心外的上師,實在徒勞。

4.3.9當知,一切顯相,皆歸於心。」

專有名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