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Advanced Search
Search Terms
Content Type

Exact Matches
Tag Searches
Date Options
Updated after
Updated before
Created after
Created before

Search Results

87 total results found

桑登巴列拜見上師

祖師五十事 開枝散葉本事

卡片故事與啟發  知名的桑登巴列禪師在拜訪他自己的老師後,開始了他的修行之旅。 暫時的快樂與痛苦等情緒與刺激,是我們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時所會產生的正常反應;在這裡面想要找到安全感,只會徒勞。所以,回歸本心,才能讓我們活得更踏實。 詩歌與背景故事 頂禮上師!祈願一切豐盛安樂! 無比大士桑登巴列[1],在聽到甲札寺住持—耶謝玄努的名諱後,他心動地與好友玄仁一同前去拜見後者,並唱了這首《拜見長曲》: 5.5.1「聽到尊者的名號後,我內心自然感到強烈的虔敬,因此,我在好友玄仁的陪伴下來參拜尊者。 ...

桑登巴列的四種誓言

祖師五十事 開枝散葉本事

卡片故事與啟發  桑登巴列住在深山時,回憶起他修行的過程,就是讓自己處在如同琴弦一般不過緊、不過鬆的狀態下。 偏袒與取巧,暫時上看起來好像能得到一點蠅頭小利,長遠來看卻會創造更多的不確定性與焦慮。只有維持住原則與分際,我們才能走的穩定而長久。 詩歌與背景故事 5.6.1「頂禮覺悟的昌喀尊者! 5.6.2三身,就是超越概念之法身、莊嚴美好之報身和隨心變現之化身。 5.6.3顯不落常邊、空不落斷邊和雙運離二取,這三種誓言是『正見』的誓言;事實上,正見的誓言本來一體、沒有三個。 5.6.4顯中不散亂...

桑登巴列渡河

祖師五十事 開枝散葉本事

卡片故事與啟發  桑登巴列(果莫瓦)展現神力渡河而去。 我們的過去與未來相依相存,若要讓自己對過去感到光榮與無悔,唯一的方式是讓自己活出光彩與自由。 詩歌與背景故事 果莫瓦尊者有次走到娘果竹卡渡口,要向當地船夫們租借一艘船時,他們因為他身上沒有錢而拒絕了。
 尊者於是就在河上陳具,將錫杖當作船槳,為了度化船夫們而展現神通,並唱了金剛之歌: 5.7.1「我的上師即是覺者。 5.7.2我右側流的是雅礱河、左側流的是吉曲河,中間流的是雅恰藏布河,這三條河匯聚於娘果竹卡渡口。 5.7.3這個...

尼木瓦唱山歌

祖師五十事 開枝散葉本事

卡片故事與啟發  長期獨居山上的尼木瓦禪師,用風景的譬喻說出他的修行體會。 成為生命充滿篤定與熱情的人,那暫時的成敗、喜樂、起伏,對我們來說都會只是一部戲劇般,看完的當下就結束了。 詩歌與背景故事 曾經師從吉祥達隆寺主和杜松虔巴法王兩位大師,並經由禪修而得成就的尼木瓦{sfn|尼木瓦:今拉薩市尼木縣。}—溫珠嘉稱,曾唱到: 5.8.1「頂禮上師! 5.8.2對『心得篤定」的禪師而言,心念都如波濤般、出現的當下就毫不僵化,所以『生,本無生』,朗然清澈! 5.8.3禪修中的心性如無雲晴空般,毫...

果倉巴的覺受

祖師五十事 開枝散葉本事

卡片故事與啟發  住在山洞中的果倉巴禪師,經由長期的練習,看到「一切如幻」的景象。 進步,不是不再被問題、煩惱、焦慮所干擾;而是在困難到來時,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它,這就是最大的進步。 詩歌與背景故事 頂禮上師! 無諍噶舉派中、透過捷徑而即生成就金剛持的大瑜伽行者,即是藏地大布衣師。此師的心子—果倉巴.怙主金剛[1]在鷹巢窟禪修時,徹底無遺地放下了妄念的根源,任顯像與執著自然消散。為了紀念並描述這個覺受,他唱了《顯像透明之歌》: 5.9.1我向第六佛—法身佛祈願。 5.9.2也向帝洛巴慧賢、...

向仁波切的勝利

祖師五十事 開枝散葉本事

卡片故事與啟發  事業有成的向仁波切,用一首詩歌展露他的自信。 成功始於分分秒秒的計畫、努力與按部就班。 詩歌與背景故事 戒藏禪師的心子─向仁波切,出生於吉雪擦瓦竹地方。他幼名「達爾瑪札」,在厭離輪迴而出家、並受近圓戒後,得名「尊珠札巴」
他主要依止吉祥噶譯師、瑪爾耶巴瓦、水銀毘廬和戒藏禪師四位上師,究竟得到成熟和解脫。  向仁波切在蕃地和康地幾個沒有王法的零星地區,建立了禁止漁獵的規矩,又在貢塘地方建立了精舍,並以變現的軍隊調伏化外之民。 他有諸如達爾馬玄努等,許多親見本尊、生起大手印覺悟的...

康巴三人本事

祖師五十事 康巴三人本事

卡片故事與啟發 康巴三士要離開寺院時,他們的上師—岡波巴追到附近,招手叫他們回來。 缺少信念與理想時,擁有再多都不會感到滿足;只有謹守自己的承諾與堅持,才能讓人偉大。 詩歌與背景故事 頂禮上師! 佛陀曾預示的行者—醫王比丘・無比岡波巴大師,住在佛所預示的場所—岩石嶙峋的達拉岡波石山時,眷屬聚集了來自衛、藏、康三地,如阿羅漢的有緣學人五百人,還有外持戒律、內乘二次第禪定的五萬一千六百行者。 其中上首的,就是成就者--康巴三士。 三士住在如馬如氂巖時,薩東修恭說:「我們那洛巴的傳人要在初十用心修持,...

三摩地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三摩地,又名「三昧」,意指專注,這是一個相對於「靜慮(禪定」和「瑜珈」都更為廣義的用詞,既可以指任何程度的專注,也可以指特定程度的三摩地。 三摩地的類型 佛法體系中,三摩地的修持方式有兩類:一類是想像勾勒,並專注在一個影像,諸如佛像、咒語、咒字、聲音、月亮、火舌等等;一類則是直接專注在具體的感受、想法跟念頭,不經過「想像」的過程。 三摩地的過程  一般來說,三摩地追求「刻意—自然」、「粗糙—細膩」、「大範圍—小範圍」的修持過程,透過越加的專注,禪修者能夠自然、專注於極小範圍的細膩景象或經驗上;在尚未...

三昧耶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無上密認為,一切修行的根本即是持守與自己上師的三昧耶、也就是誓言:上師的身、語、意之誓言,是一切加持的根本,所以必須善加守護,這是最基本的。 無上密認為,只要持守好與上師的誓言,最多不超過十六次轉世就能成佛;否則就是三昧耶有缺所致。 究竟上來說,真正的上師就是我們自心的本質,所以守護好與此本質的連結,即是最究竟的誓言。 資料出處參見 《生圓輯要》 《噶舉道歌海》

三根本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密法修行人所必須依靠的三股力量:上師、本尊和護法。其中,上師是加持之根本,本尊是成就之根本,而護法是事業之根本。 上師 一般指密法的老師,能讓弟子透過密法修行的技巧,而親見自心的清淨本質;如此的力量稱為「加持」。在密法中,老師給予弟子的教導可以分成「理論」跟「經驗談」,前者稱為「說傳」,後者稱為「耳傳」;這是因為後者的傳遞方式,往往是師徒之間一對一、密閉式地教學。而耳傳的內容,一般稱之為「口訣」。 本尊  密法行者禪修時,會依據個人性格特質,以某個性格相似的佛作為禪修的對象,此即「本尊」;本尊能夠協...

三身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覺者(佛)的存在型態,稱為「身」,而此存在型態分為兩類:不會消滅的「無形」與會消滅的「有形」,無形的存在稱為「法身」,而有形的存在又可分成少數高智慧之菩薩才能看到的「報身」和一般人都能看見的「化身」。 部分學派認為,這三身是「心」的不同面向:心超越概念的面相是「法身」,心感知力的面相是「報身」,心得種種活動則是「化身」。

八法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即世間八法,為世俗常見的清淨,會促使煩惱增長。 補充 確切的八法,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資料出處參見 《大寶解脫莊嚴論》

勝樂輪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勝樂輪,意指以《勝樂輪續》所發展出來的修行系統,屬於無上密法中極為重要的方便道法門。 傳承 此系統知名的傳承祖師,包括魯兮巴、鈴尊者、黑行者與那洛巴。 那洛巴大師將此法門廣闊傳播,其關於此法門的重要繼承弟子包括瑪爾巴、香帝巴(寂靜賢,又名古谷里巴)、梅記巴,尼泊爾地方的龐廷巴、基特巴兄弟。而香帝巴又將此法門傳給阿底峽尊者。 補充說明 勝樂輪修行系統,是噶舉派中最為重要的方便道修持系統;一般認為,噶舉派的人間創派祖師為帝洛巴,他將四大修行系統:父續密集、母續喜金剛、精髓大幻化和極精髓勝樂輪,鎔鑄成一...

喜金剛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喜金剛,是依循《喜金剛密續》所開展出的方便道修行系統,此修行系統與大乘佛法的所有體系一樣,致力於使修行者得到無上的覺悟—佛果。 此系統將「無上佛果」稱為「喜金剛」,並認為那是慈悲和智慧結合的圓滿狀態。 其修行體系,可以從「因」「道」「果」的層次來詮釋。 喜金剛因 喜金剛修行系統認為,人身中具有的三十二條血脈,是開展出無上佛果的根本素材;其修行過程,就是將這些素材,鍛鍊出一個圓滿的佛果。 喜金剛道 道,即是透過特定方式,將「因」給鍛鍊成果;此系統認為,「道」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冥想具象的喜金剛形象,一...

噶舉派的重要祖師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噶舉派 噶舉派,為藏傳佛法中四大教派之一,起源於印度;「噶舉」為藏文音譯,全稱「噶席舉巴」,意指「四教匯傳」,得名於其第一位人間祖師—帝洛巴得到了「四大教飭傳承」後,鎔鑄成此一教派。 第六佛—金剛總持 傳統密法理論中主張,所有覺者—佛的特性,可以歸納到五大特性中,這五大特性各自有象徵性的「佛」,統稱「五佛」。然而,歸納「五佛」所有特性者,被稱為「第六佛」或「金剛總持」。 金剛總持並沒有形象、或至少無法被我們一般人看到,他教導的對象屬於更高覺悟層次的菩薩,只有部分祖師曾親自聽聞到他的教導;而負責整理其教導,...

基特巴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名為基特巴・法眼,尼泊爾人,是瑪爾巴在尼泊爾受學時的重要上師,與其兄弟本達巴二人均為那洛巴的弟子;瑪爾巴曾在他坐下聽受了《四金剛座》為首的密續。 資料出處參見 《青史》

報身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報身 一個修行人成佛,其煩惱、習慣和無明等負面力量都會根滅歸無,此無的狀態稱為「法身」;而其正面力量,包括福德、慈悲、願力等圓滿,則會成為「報身」。 由於修行人在修行走向佛果、特別是在第八地到第十地的過程中,會積極創造和設計自己未來的國土、說法內容和形象,而這些都會呈現在「報身」之上,所以,每一個佛的報身都具備以下特性: 一、報身的眷屬都是十地菩薩。 二、其所在國土都是淨土。 三、其色身都如大日如來等莊嚴。 四、其色身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功德。 五、其只會教導大乘法門。 六、其以預示他人成佛等為主...

大幻化網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大幻化網法門,記載於《大幻化網密續》,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之大圓滿法門包括細分的心識部、空界部、秘訣部三部之源頭。心識部的五門大法源自毗盧遮那大師, 十三支系則為無垢友大師所傳;空界部也是源自毗盧遮那大師,而秘訣部最為精要,源自無垢友,並由其弟子娘・定埃增桑波所繼承。 這三部秘訣在蕃地傳播甚廣,過去所有寧瑪派的「教傳」密續、講釋,都源自《幻化秘密藏》(《大幻化網密續》)。 資料出處參見 《青史》

大手印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大手印,是一個修行系統的名稱。在此修行系統中,「大手印」一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指涉不同的東西。 大手印系統 大手印歸納了原始佛教的無上密之間,一切修行方式的主軸,依循著這個體系,必可走上無上的解脫。 密法學者認為,大手印、大圓滿、中觀 大手印的觀點 大手印認為,心的本質具有兩個重要的面向:「空」,意指其不受任何概念、煩惱與習慣所玷污。「明」,意指其帶有清楚與覺察的性質。而在部分文獻中,會將「明」的特質,稱之為「樂」,這是為了強調這份覺察性,本身所帶有超越肉體的喜悅感。 大手印系統認為,帶有如此「明...

大樂

祖師五十事 註釋篇章

  無上密法認為,心的真實面向有兩個特性:空與樂,而其樂的面向則稱為「大樂」;或者說,心的空、明和生滅無礙,這三個面向的一體性即是大樂;而盡力貼近心的這個大樂本質的技巧,即是無上密法的修行體系之所為。 在無上密的方便道修持系統中,大多會配合心理的觀想和生理的操控,讓修行者體會到越來越細微的「喜」,最後進入心的本質、也就是大樂的經驗中。 無上密認為,無上密以下(顯教的大小二乘,密教的三部密續)都並沒有意識到,既然一切經驗都是來自自心,而自心的本質即是大樂,所以一切經驗本身就帶有「樂」的特性。因此,這樣的觀點屬無上...